2021年山東省面臨新高考改革以來自主命題的第二個年頭,煙臺二中高三備課教研組組長帶領全體教師積極深入研究2020年山東省新高考試題,共解《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加強對教育部最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的研究,把握命題方向的變化、考查形式的改變,了解最新考試動態,確定精準備考方向;依據課程標準,制定合理、有效的復習計劃;深入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滲透到每一堂課、每一組習題中。
【語文組備課組長:劉玉君】

堅守語文本色,打造智慧課堂,對語文新課標的解讀。
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批判思維、跨學科視角解決問題、團隊合作核心素養的人才成為各國教育改革關注的核心要點,于是以高考改革倒逼教育教學改革。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是一個以價值為引領的、系統的、科學的、創新的評價體系,有助于在高考的各項工作中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可見,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外在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內在的學習品質。
在新的高考評價體系下,高三語文復習備考的關鍵是要抓住語文學習的本質,堅定語文教育的信念,打造智慧課堂。語文當攜傳統文化與時代同行,引智慧發展與生活同步,以聽說讀寫,引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最終實現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數學教研組備課組長:靳奉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數學的教學要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立德樹人,提升素養。”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六大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高中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英語組備課組長:趙娟】

《新課標》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它要求學生通過英語學習能有效運用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實現跨文化交際,傳播中華文化;同時也為未來求學深造及工作等提供更多的機會。新課程的落地實施取決于我們每一位一線英語教師,它要求我們要轉變教育理念,將課堂以“教”為重心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其次,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注重個人素養的提升。要不斷創新、敢于嘗試,不斷開拓學習渠道,豐富課程資源,讓聽、說、讀、寫、看相結合的英語課堂更加立體。
【物理組備課組長:于海燕】

2017年版《標準》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分為“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
物理觀念既包括重要的概念、規律,也指那些在概念和規律基礎上提煉出的觀點,它們共同的目標指向解決實際問題。
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四個要素。既包含抽象概括、分析綜合和推理論證的思維方法,同時還包含質疑與創新思維等品質。
科學探究要求從探究的角度來學習物理,帶著問題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在多次探究式的學習中掌握問題—猜想—求證—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科學態度與責任包含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還應知道自然界是可以被認知的、科學理念是會變化的、科學不能為所有問題提供完整答案的科學本質。
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物理教育中有機的整體。
【化學教研組備課組長:高娟】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主要有:“一核”、“四層”、“四翼”組成。“一核”為核心功能: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領教學。“四層”為考察內容,包括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四翼”為考察要求: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情景是高考考察的載體,化學高考中的情景有:日常生活情景、生產環保情景、化學史事情景、學術探索情景、實驗探索情景。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我們的化學教學指明了方向:1.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2.重視化學實驗教學3.重視學生信息提取加工整合能力的培養4.注重學生思維建模。
在未來的高三復習中,各備課組將繼續堅持以核心素養的落實與核心知識與核心能力的培育為導向,本著“堂堂使用多媒體,節節聯系高考題"的基本原則,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以深度學習的理念為基礎,以情境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以問題為主線,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型課堂,提高復習備考效率和效果。
【歷史教研組備課組長:李愛芹】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變化主要有四方面:
一、充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色及優越性,認識其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
二、增強改革創新意識,掌握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三、用唯物史觀講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等內容,充分理解勞動人民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四、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銘記英雄,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增強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地理教研組備課組長:張樹林】

地理新高考改革更多地關注學科素養,體現思維過程,情境材料豐富多樣,從空間位置、空間聯系、空間演變等多維度考查學生以地理視角觀察世界和比較、分析等地理思維方式進行獨立思考和實踐探索能力。
無論是新課標卷還是山東卷,更多地側重地理事物和現象過程的理解。地理過程強調地理事物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命題人從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不同時空綜合等角度設計情境,培養學生從整體性的角度全面、系統、動態地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例如,新課標I卷37題以平頂山、尖頂山、臺地為命題素材,圍繞地質作用過程、內外力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等必備知識設置問題和選項,考查有關內外力對地貌形成發育的影響,地表演化過程中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關系,試題的綜合性顯著。
為應對新高考的變化,在日常教學備考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的過程意識,從時間、空間不同維度注重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過程的理解。通過對高考真題的解讀,讓學生深入地琢磨出題人意圖,抓住百變情境背后不變的素養能力的考查本質。
【生物組備課組長:張磊】

新高考評價體系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生物學科素養包括知識與觀念、科學思維、探究與創新、責任與擔當四個方面,其中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抽象與概括、建立模型、批判性思維等。“四翼”強調基礎扎實,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新高考改革后,生物命題的創新性表現得尤其突出,試題的任務情景新穎,“陌生感”越來越強,命題情景主要包括:生活、學習和實踐情景,科學實驗和探究情景,生命科學史情景,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學生在學習中要注意:1.精讀課本,包括問題探討、思考討論、知識鏈接、相關信息、與社會的聯系、學科交叉等。2.重視生物實驗。3.重視培養信息提取加工整合能力。4.重視規范答題,用生物學語言準確表達觀點。5.重視錯題,找出知識盲區,完善知識網絡。找出方法、解題思路盲區,重視總結歸納。
【政治組備課組長王海榮】

高考評價體系主要由“一核”“四層”“四翼”三部分內容組成。在高考評價體系確定的“一核四層四翼”整體框架下制定的學科標準明確了考試的性質與功能,規定了考試的內容與形式,同時,高考評價體系還規定了高考的考查載體——情境,以此來承載考查內容,實現考查要求。
政治學科通過合理創設情境,融會貫通課本基礎知識,通過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考查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備考過程中,要利用時政素材、生活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善于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同時探索復雜情境設計,提高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